杭州上虞商会 / Chamber of Commerce
杭州市上虞商会

一、曹娥投江,孝感动天,抱父尸出,千古流传
 
1、孝女曹娥投江救父。
    东汉顺帝时,在上虞古舜江东岸的洪山脚下,有一个叫曹家堡的小渔村,村里有一个叫曹盱的渔夫,依靠捕鱼为生。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曹娥,从小就是一个聪明贤惠、明礼懂事的小女孩。自曹娥出生以后,她母亲经常生病,因此她虽不到8岁,家里煮饭、煎药等一般的家务活,全由她主动承担,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!曹娥8岁那年,她母亲病情加重,为了母亲的病体早日痊愈,曹娥瞒着父母割下了自己身上的一块股肉煎汤给母亲吃,但母亲的病仍无一点起色,不久便离开人世。曹娥哭得死去活来,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打击,很久才逐渐平静下来。从此,父女俩相依为命。
    汉安二年(143)五月的端午节,按会稽传统风俗,这一天要在舜江驾船逆潮而上,迎祀潮神,纪念吴越忠臣伍子胥和文种。传说这两个忠魂,死后都被封为潮神,伍子胥为前潮神,文种为后潮神,祈潮神可保地方平安,渔业丰收。这天,曹家堡村百姓都在做着祈潮神的各项准备工作。由于曹盱具有按着拍子唱祭神歌,跳祭神仪式各种舞蹈的才能,被大伙推举为祭神的代表。曹盱心想,既然是为大伙祈求平安,也就满口答应了。他不顾危险,挺身随大伙一起驾船驶入江中,祭祀潮神。这天的江潮特别高,又遇风大浪急,所有迎潮的渔船都激烈地颠簸不停,突然一个大浪袭来,曹盱祭神的船稍一倾斜,即被大潮冲走,一瞬间,就被冲得无影无踪。
    这年曹娥14岁,一直在家盼望她爹能平平安安早回家。可直到太阳过西,却不见她爹回家来,就立即跑到江滩上去探寻,只见江水滔滔,掀起层层恶浪,却不见她爹的船。曹娥心里十分焦急不安,沿江向上游走了二三里路,寻找不着,又返回向下游再走四五里路,也没见到爹,直到太阳快搁山头,曹娥急得拼命嚎叫“爹爹!爹爹!……”哭喊声招来了她爹的伙伴,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,见了曹娥,个个唉声叹气,说他们一起驾船冲浪迎潮,突然一个浪头把她爹的船冲走了,找了很久,一直没有找到他。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,大叫一声“爹爹”,哭叫着,急步向上游追寻。天黑了,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,一再劝她先回去,说她爹水性好,恐怕已在上游爬上岸,歇在别人家里,明天定会平安回来。曹娥不见爹,怎肯回去,谁也劝不住,整整一夜,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着,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。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,她不吃,人们陪着她沿江找,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。曹娥沿江啼哭,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哭干了,喉咙嘶哑了。村里人既劝又哄,想让她回家。曹娥说:“不找到爹,死也不回家。”就这样,她没日没夜地沿江哭叫着寻找她爹,哭累了,在江滩草堆里睡一会,醒来坚持找她爹。
    曹娥在江边寻父一直坚持了17天,那天已是5月22日(农历),她正沿舜江下游寻找,忽见江边一个浪头托起一个黑团,好像是她爹模样,在水里挣扎。当时附近没有人可以帮忙,曹娥一心要救爹,毅然跳入水中,双手抱住她爹,使劲就往岸上拖。不幸的是,还未拖上岸,江潮又来了,把她父女俩一起冲入江中奔腾而去。亲不亲,家乡情,村里人对曹娥父女俩这么多天不见人影,也没有一点消息,都非常怀念,便分头沿江去寻找他们。又过了5天,这天江面上风平浪静,江水清澈明亮,人们终于在下游10多里的江面上,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,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。大家赶过去,果见一个小姑娘抱着一个老头子随着江水盘旋,仔细再看,原来正是曹娥抱着父亲浮出了水面,后来这个地方就叫贺盘;父女俩尸体随江水上下流淌处,后来就叫沥水;最后搁浅在沙滩上,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塘搁(角),这些地名至今犹在。当人们发现后,远近村庄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,挤得水泄不通。乡亲们传颂着曹娥寻父投江救父的孝行,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,肃然起敬。有的人哀悼孝女,呆坐在江边,直到潮水涨上来,仍然久久不愿离去。这件事惊动了当地官府到场视察,最后由村里人将他们父女俩的尸体,安葬在江东的江边上。
    8年以后,汉恒帝元嘉元年(151),有个原在皇帝身边当郞中(侍卫)名叫度尚的官,派到上虞当县令。他为官请正,深察民情,对曹娥投江救父的事迹深受感动,立即上报朝廷,奉诏敕封为孝女。为避免江水侵蚀墓地,他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,(即曹娥庙今址),并为曹娥立碑建庙,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,后来还把舜江改名为曹娥江。此后,历代皇帝都十分崇拜她,封她为“孝女娘娘”。每逢曹娥投江救父的这一日,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。
2、邯郸淳撰《后汉会稽孝女之碑》记其事迹。
    “孝女曹娥者,上虞曹盱之女也。其先与周同祖,末胄荒沉,爰兹适居,盱能抚節按歌,婆娑乐神,汉安二年五月五日,时迎伍君,逆涛而上,为水所淹,不得其尸,娥时年十四,号慕思盱,哀吟泽畔,旬有七日,遂自投江死,经五日抱父尸出,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,青龙在辛卯,莫之有表,度尚设祭诔之。……”
3、《后汉书》记述“孝女曹娥投江”。
    “孝女曹娥者,会稽上虞人也,父盱能弦歌为巫祝,汉安二年五月五日,于县江祈涛迎婆娑神,溺死尸不得,娥年十四,沿江号哭,昼夜不绝声,旬有七日,遂投江而死。至元嘉元年,县长度尚,改葬娥于江南道旁,为立碑焉。”
4、《列女传》记载“孝女曹娥投江抱父尸出”。
    “汉顺帝时,有女曹娥,父能为巫,于汉安二年五月五日,祈涛神于江溺死,娥年十四,沿江号哭,昼夜不绝声,旬有七日,遂投江而死,数日抱父尸出,县令度尚怜而葬之。邯郸子作记,蔡邕识之曰:‘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’,杨修解之,谓为“绝妙好辞”是也。”
    其他如《广舆记》、《一统志》、《人镜阳秋》、《太平寰宇记》、《晋书·夏统传》、《会稽典录》、《曹江孝女庙旧志》等历史文献,均有类似记载。
5、鲁迅在《朝花夕拾》的后记中亦有“曹娥投江抱父尸出”的评论。
    “从说‘百行之先’的孝,而忽然拉到“男女”上去,仿佛也近乎不庄重……浇漓。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,……自然竭力来减省。
    “我们中国人即使对于‘百行之先’,我敢说,也未必就不想到男女上去的太平无事闲人很多,偶有‘杀身成仁,舍生取义’的,本人也许忙得不暇检点,而活着的旁观者,总会加以绵密的研究,曹娥投江觅父,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,很有许多人知道的。但这一‘抱’字,却发生过问题。哈!这么个年轻姑娘抱着这么一个老头子!于是那两个死尸又沉下去了,停了一刻又浮起来,这回是背对背的负着。好!在礼义之邦里,连一个年幼……呜呼!‘娥年十四’而已……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,也有这么艰难。……
    以上说明曹娥孝行,自东汉到现代,千古流传。
 
二、舜江更曹,世所罕见,六次封诰,女孝第一
 
1、舜江更名曹娥江。
    据《曹江孝女庙志》“神迹图”记载:自东汉元嘉元年(公元151年),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封墓立碑以后,“舜江更曹”曰:“上虞县旧治无百官里,自东山东小江以下,经龙山至百官一带,古名舜江,夫人(曹娥)救父后,龙山以上改名曹娥江,以下仍名舜江。”又据《绍兴府志》记载:“曹娥江潮汐之险,亚于钱塘,坍沙滔溺,舟行苦之,故号铁面曹江。其上游有握登山,江心有落星石,其源自剡溪,东小江合流于东山之下(东山晋谢安故迹,其上有谢公祠,东山寺),北至握登山(山上有握登祠即舜母祠),更北至曹娥江,江之西岸曹娥庙在焉。初属上虞,后改隶会稽,在府城东九十二里,江之北有龙山,山之西即上虞县治故址,有帝舜祠,今名百官里,古曰舜江,魏晋以来曰曹娥江。龙山以下仍名舜江。云其山,自会稽山大禹陵而东界,以东小江,北至曹娥乡,而山尽水会矣。山曰凤凰山,重山拱列下为平址,即度公改葬娥墓之所,祠墓面东,长江曲折而下,汇为汪洋,龙山翼然,若无所往,其夏盖山,称山则外户也,取局远而卜宅真,是知度公,盖非常人也。”
    据此,“舜江更曹”是从魏晋以来开始改的,而先只是自东山东小江以下,至百官龙山的一段改名曹娥江,龙山以下仍名舜江。后来,不知何时,又把龙山以下的整条江都叫曹娥江了。
    《明史地理志》记载:“山阴倚南有会稽山,北滨海,自浦江县流入至县,西钱清镇曰钱清江,一曰曹娥江,即剡溪下流。”又明洪武八年(1375)诚意伯刘基,到曹娥庙奉敕祭奠有诗一首:“曹江源自舜江来,抱父悲同泣旻哀,纵使乾坤灰劫火,娥心一点不成埃。”此时更名已成事实而延续至今。
    大舜是古代的贤明圣帝,孝德功绩为万世楷模,生根上虞,故名舜江,其后裔也一直在上虞繁衍生息,怎么会“舜江更曹”呢?研究其原因,只能解释是曹娥孝行,在民间传播影响广泛,深入人心,代代相传,普遍崇拜,这种把舜帝让位于一个年仅14岁的孝女,世所罕见。
2、历代皇帝敕封曹娥孝女娘娘。
曹娥孝迹,自东汉元嘉元年(151),上虞县长度尚,上报朝廷封为孝女,立碑建庙以后,历代皇帝又屡次敕封其为一品夫人:
(一)宋徽宗大观四年(1110),因高丽入贡,祈潮济江拜庙之请,始封灵孝夫人。敕“越州上虞县孝女曹娥之神”;
(二)宋徽宗政和五年(1115),因高丽贡女谒庙,祈求感应受宠之请,加封昭顺夫人;
(三)宋理守淳佑六年(1246),因士民有司之请,加封纯懿夫人,并封神父(曹肝)为和应侯,封神母为庆善夫人;
(四)元顺帝至元五年(1339),加封慧感夫人;
(五)清仁宗嘉庆十三年(1808),因士民之请,加封福应夫人;
(六)清穆宗同治五年(1866),因士民之请,加封灵感夫人,又送有慈禧太后懿旨《福被曹江》匾一块。
历代皇帝对一个十四岁的孝女曹娥,先后进行六次敕封,连续共十二个字的一品夫人,是封诰绝顶的最高荣誉,民间则尊称为“曹娥孝女娘娘”,堪称女孝第一。
 
三、曹娥孝行,百行之先,千年传承,代有其人
 
1、宋朝孝女朱娥舍生护卫祖母。
    据《宋史本传》记载:“朱娥,上虞朱回女也,母早亡,养于祖媪,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7),娥年10岁,里中朱颜与媪竞,持刀欲杀媪,一家惊溃,娥独号呼,突前拥蔽其媪,手挽颜衣,以身下坠颜刀曰:‘宁杀我,无杀媪也。’媪以娥故得脱,娥连被数十刀,犹手挽颜衣不释,颜忿怒,断其喉以死,事闻赐其家粟帛。其后会稽令董楷,为娥立像于曹娥庙,时配享焉。”
2、明朝孝女诸娥为父申冤献身。
    据《明史列女传》记载:“孝女诸娥,父士吉,洪武初为粮长,有黠而逋赋者,诬士吉于官,论死,二子炳焕,亦罹罪,娥方8岁,昼夜号哭,与舅陶山长走京诉冤,明有令,冤者非卧钉板勿与勘问,娥辗转几毙,事乃闻,勘之,仅戌一兄而止,娥重伤卒,里人哀之,肖像配祀曹娥庙。”
3、清朝驸马沈文奎发妻陈氏节孝养姑。
    据清乾隆《越中杂志》“列女传”记载:“学士沈文奎,字清远,世居曹娥村,妻陈氏,年十八归沈,方六载,文奎客游遵化,久之,传闻以兵燹死,陈昆弟强之改适,乃截发誓无贰,既而盆益甚,奉姑勤苦,夏无帏,冬不能襦,日啜一粥死守之。文奎从驾入关,遣人迎之,别已十八年矣,寻封淑人,年六十一而卒。”沈文奎,清崇德元年,授宏文院学士,顺治年间,历任河北巡抚、漕运总督。原宅在曹娥盐仓桥南首,临萧曹运河建有“驸马台门”,曾修建曹娥庙。
4、现代孝文化的传承发展。
    常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根据党中央以德治国,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,上虞从实际出发,全面开展了孝德教育。百行孝为先,孝为德之本。世上谁人没有父母,哪个不会年老,尊敬长辈,孝顺父母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做人受教育的永恒主题。崇扬曹娥孝德,更要学习和传承孝文化的精神实质。曹娥庙大门两旁镌刻着一副寓意十分深刻的对联:“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”;“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”。民谚有云:“若要儿女孝,曹娥庙里走一遭。”近年来,上虞各级学校以曹娥庙作为孝文化的人伦教育基地,全市范围每年开展评比十大孝星活动,大力弘扬孝文化,不断涌现许许多多的现代孝星。
    在众多孝星中,有一个出生在章镇小山村的17岁姑娘曹秋芳,她尽心服侍长年卧病不起的母亲,十二年如一日。后来她考上了东关中学,为了读书、侍母两不误,她把母亲带在身边,在学校旁边租房,一边读书,一边照顾母亲。她的孝心感动了很多人。当人们问她时,她义无反顾地说:“我照顾妈妈,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”曹秋芳因此被评为“2008年感动绍兴——十大道德模范”。真是“皇天不负有心人”,她长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在她尽心的照料下,目前已能下床行走,这使曹秋芳百感交集:孝心铸就大爱!
    让曹娥孝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,传遍神州大地!
 
上虞商会公众微信平台
QQ群:200485576
入会申请
Application for Membership
友情链接